top of page

「她們」在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
已更新:7月21日

當全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/無形文化資產聚集在一起,那是一個什麼畫面?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展覽?

我說,那是一個讓人非常感動的現場。


策展人廖姍妮開幕當天跟我們介紹來自14個國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作、設計的作品,

我越看越驚訝、越看越感動,

驚訝的是,世界各個角落都有對自己文化鍾愛而持續努力發揚的人,而大家創作的火花著實精彩,

感動的是,紅點將它們囊括再一起,我們在這裡感受到不同表達,看見各種呈現。

與此同時,與有榮焉,我的作品「她們」參展其中。


「她們」系列創作是我以小時候家中的花卉進行創作,

小時候,母親總是布置家中的花,有時候是文心蘭、有時候是百合、蘭花、陸蓮等等

當時只覺得花,很漂亮,偶爾會盯著她們進行素描。

長大後,有了自己的家,工作、照顧孩子、創作、家務,當一天24小時被許多事務給填滿時,

突然發現

當時,母親怎麼會有心力將家中的花卉常保美妙姿態?

在美麗的花朵背後,藏著太多日常的、不起眼的、但照顧者的堅毅。


我的創作以永續創作與無形文化資產工藝為媒材,

「她們」系列以絨花工藝進行創作,絨花工藝自唐朝開始發展,聞名於北京、南京、揚州等地,傳統使用蠶絲、銅絲,

由於臺灣並不興產蠶絲,大家所使用的蠶絲多為進口,在永續在地的前提下,我嘗試各種材料,最後以嫘縈絲線作為基礎材料。

也因為永續與工藝的結合,「她們」獲得2024年臺灣綠工藝認證,在臺灣工藝要展中持續亮相。


因為是藝術創作出發,所以有別於傳統絨花,傳統絨花多用祥瑞符號,如富貴牡丹、榮華鳳凰等等,

而我的創作皆因生活記憶、周遭植物開始,所以每每展出都能觸動觀者,

因為這才是貼近大眾生活,才讓觀者有所共鳴,並感受到藝術與工藝的力量。


下面是展覽現場的照片,推薦親臨現場感受與觀看創作的細節,展覽資訊分享如下:

展覽名稱|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
展覽地點|紅點設計博物館·廈門 展廳A

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路502號誠毅國際商務中心主樓南側裙樓二至四層

展覽時間|2025年4月30日-9月7日

週二至週日 10: 00 至18: 00 (週一休)


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「她們」在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「她們」在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當代造物展—傳統的再敘述

留言


© 2023 Communicator Cultural Creative Design Studio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