絨花工藝是什麼?
北京絨花絨鳥,統稱為絨製品,是將真絲(蠶絲)、麻纖維捯成絨以後,加工製成的花卉、鳳冠、禽鳥、走獸、盆景、壁掛、插瓶、擺件、建築等藝術品。
絨花工藝起始
中國很早就有佩戴絨、絹花的傳統。早期絨花造型簡單,主要作民間頭飾。到了900年唐代,絨花製作達到較高的水平。史料紀載唐中宗李顯就曾令侍臣從后宮取出彩花賞賜后宮嬪妃,以迎新春。在傳世的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卷中,也描繪過唐朝貴族婦女簪花出遊的場面。
1636年明清時,曾將揚州的能工巧匠招進京城專為宮廷製作絨花,稱做宮花,以此區別於民間使用的絨花。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清代皇帝大婚時帝后所用的各式官花。
資料來源|李俊玲(2021)。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北京絨鳥絨花。北京:北京美術攝影。
民間的絨花
絨花諧音榮華,寓意榮華富貴,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,1930年代民間絨花配戴也相當普及。每逢廟會喜慶之日,人們都要買幾枝紅艷絨花「大福子」插在禮帽或別在髮髻上,以示帶福還家。1949年後,人們對服飾有了新的理解,配戴絨花的場合越來越少,為了適應新時期的需求,從事絨花製作的手工藝人開始創作以鳥禽為題材的絨製工藝品。
北京絨鳥廠時期
1970年開始絨花產業開始外銷,北京絨鳥廠增添許多絨製聖誕樹、聖誕小禮品、絨製卡通等系列產品。同時期還研發以PAN製作長絲工藝品,這一成果結束了做絨鳥必須使用天然蠶絲的歷史。
北京絨鳥廠成立後,為了提高絨製品產量,開始研製絨製品的機械化設計和製作,提高了工作效率,絨條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。1988年,北京絨鳥廠開發有聲光裝置的機電絨製品,這類產品具有時代特點,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。
資料來源|李俊玲(2021)。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北京絨鳥絨花。北京:北京美術攝影。
吟遊文創永續絨花採用縲縈
什麼是縲縈?
嫘縈Rayon
原料來自木漿與植物經人工加以製成,是一種半人造纖維,質地柔軟且有垂墜感,具有良好的吸濕排汗效果,帶有棉的舒適透氣以及絲的光澤,經常與棉、麻等材質混合紡織。
催生人造絲的背景
人造絲是 19 世紀後期開發的第一種人造纖維,是作為絲綢的替代品。人造絲的誕生是因為 1860 年代,法國絲綢業經歷了一場影響蠶的疾病引發的危機,繼而讓化學家投入對人造絲的研究。
人造絲的發展歷程
對早期的歐洲人來說,人造絲是以模擬東方的蠶絲為目標,用人工的方式所製造出來的纖維,「RAY」就是意謂著可以像東方的蠶絲一樣發亮的「光亮」,是人類所最早自木漿中抽取之纖維種類,與棉、麻、醋酸纖維同屬纖維素纖維。它由棉絨或木漿製成,通常取自云杉和松樹。
嫘縈,人造纖維,
由天然的植物棉加工製造而成,屬於再生纖維。
如果仔細看,有非常多工藝製品皆使用縲縈,
下次接觸纖維工藝品時,可以多了解唷!
コメント